2018年1月30日,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门户网站(www.sapprft.gov.cn)和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网站(www.npf.org.cn)上,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公示了2018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名单,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申报的项目《来自田野的声音——中国民间乐种乐谱汇编》(下文简称《来自田野的声音》)榜上有名!该出版项目的负责人是社长张伯瑜、编辑部主任余原。经过一周的公示,《来自田野的声音》正式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
本项目共包括9位具有较丰富经验的中青年学者根据近年来在扎实的田野调查基础上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整理而成的10册乐谱辑录与相应的音响资料。乐谱辑录包含中国土地上不同区域的多个乐种,不仅有艺人们保存古谱的原样存在,亦有经艺人们口传后由学者们将其记录和整理的成果,能够反映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样貌。整理者以高学历且具较高学术研究能力的学者为主,也有长期从事传统音乐的高级别非遗传承人,他们将不同乐种中乐人们活态承载且有乐谱存世者进行有效整理,具有权威性和可靠性。
项目10册乐谱辑录分别是:《河北省白洋淀圈头村“音乐会”乐谱辑录》(张伯瑜编)、《云南省个旧市大屯镇洞经会乐谱辑录》(张伯瑜编)、《河北省固安县屈家营古乐乐谱辑录 》(王先艳编)、《河北十番乐乐谱辑录》(崔晓娜编)、《山西省河津市丧葬锣鼓乐谱辑录》(杨高鸽编)、《河南省新乡市小咚鼓锣鼓乐总谱辑录》(赵君编)、《新山西八大套乐谱辑录》(卢补良编)、《甘肃省宁西市通渭小曲戏乐谱辑录》(夏旭东、赵君、余原编)、《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民间歌曲乐谱辑录》(江布尔·特纳瓦夭夫编)、《全国<茉莉花>曲谱辑录》(赵君编)。 其中,圈头村“音乐会”、屈家营古乐、通渭小曲戏、河北东韩村十番乐4项乐种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十番乐乐谱辑录》里收录的承德清音会、河南小咚鼓、新山西八大套3项乐种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赤峰雅乐属内蒙古自治区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河北十番乐乐谱辑录》里收录的后部十番乐乐谱属遗存乐谱研究,十分珍贵,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2000年之后,该乐种濒临失传,只剩下乐谱和乐器,音响采自20世纪80年代。《全国<茉莉花>曲谱辑录》更是打破以地域为维度开展民歌研究的固有思路,以一首脍炙人口的民歌《茉莉花》为轴在全国范围内将其涉及的我国14个省份的23类音乐品种进行采风,梳理其在全国范围内发展与衍变的脉络。
本项目10册乐谱辑录均采用五线谱、简谱并置的方式出版,部分乐谱还配有工尺谱。歌词除中文外,还辅之于汉语拼音,曲名处均采用中英文对照。项目希冀在中国传统音乐的抢救与保护方面、中国传统音乐的乐谱与音响资料建设方面贡献己力,这些原样记录的曲谱可以成为传统音乐的物质性记录,亦可成为研究者进行相对深入研究的重要依据。
此次《来自田野的声音》能够获得2018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主要归功于该选题依托中央音乐学院在中国传统音乐研究方面的深厚积淀。中央音乐学院作为中国艺术院校中唯一一所“211工程”院校,在建设和推动文化软实力传播上有着天然的优势。早在1950年中央音乐学院建院之初,本院就创设了“民族音乐研究所”,并将此作为建设新型音乐学院的重要方针之一,对传统音乐研究给予了充分的重视,设置了“民间音乐研究室”与“古代音乐研究室”等研究方向,成立了“民间音乐陈列室”“中国古代音乐文献陈列室”等包含珍贵文献、文物以及田野调查资料的陈列室,吸纳了以杨荫浏、李元庆、曹安和等一批在中国传统音乐调查、研究方面颇有经验的研究员,以及杨元亨、曹东扶等一批造诣深厚的民间音乐演奏家,从而使传统音乐的理论研究在本院成立初期即具有了最高的专业水准。这一优良传统与研究优势经过一代代学仁的共同努力与持续传承,使得本院民族音乐研究所与音乐学系的中国传统音乐教研室不论是在传统音乐的专业教学方面还是在理论研究方面均始终走在全国各传统音乐研究与教学机构之首,成为名副其实的传统音乐研究与教学重镇。至今,本院不仅在全国同类院校的传统音乐科研方面扮演着领头羊的角色,而且在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专业方向的本科、硕士与博士生的培养方面也依然位于前沿地位,在学术研究的方向选择方面形成了极为敏锐的视角与洞察力。这也就为传统音乐的田野调查、资料搜集与保存以及学术研究的推进打下了极为厚重的根基,为本项目的高质量完成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与此同时,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是中国第一家专业音乐高校出版社。在建社之初,就明确了办社方针,即依托中央音乐学院的优势,调动全国音乐领域老中青专家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各院校的创作与学术资源,实现教学、研究与出版的相互促进,开拓出音乐出版事业一片充满生机的沃土。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依托中央音乐学院的艺术和学术优势已经展示出强劲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建社的10余年间逐渐形成了全国一流的作者队伍和具有较强专业素养的编辑出版队伍,在对外音乐图书交流方面也已经有了一定的空间,无论是专业性的出版物或是普及性的出版物都具有较高的学术质量和出版质量,这一点为本项目的完成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