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1日,由我校音乐孔子学院办公室及中外音乐文化交流与体验基地(以下简称:音孔办及基地)、中国石油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以下简称:国际教育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体育与人文艺术学院共同主办的我校《国际音乐教育与传播》课程修毕工作坊在国际教育学院科学会堂举行。
课程修毕工作坊:开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英双语教学模式
《国际音乐教育与传播》是由音孔办及基地面向我校本科及研究生开设的学分选修课,旨在提升学生对国外接受者教授、展示和介绍中国音乐文化综合能力的创新课程。当晚以“与世界分享中国”为主题的中国音乐文化体验艺术工作坊,由我校音乐教育学院、音乐学系、民乐系、管弦系、声歌系、提琴制作研究中心等不同专业的24名选修课同学担任主讲,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双重展示模式,运用历史法、文献法、研究比较法等方法以及中英双语形式,向观众、校内师生,介绍所学专业的历史与特点,以及梳理理论学科的实用性与学术性;随后以各自专业为基点,分组展示了多首精彩作品。作为旨在培养学生们面向国际开展中国音乐传播与教学的能力,拓展同学们的国际视野和国际交往能力的“实战型”课程,当晚工作坊的最大亮点在于交流、互动环节的良好进行,学生们面对不同国籍、不同专业留学生们的提问,以举例、对比的答案,言简意赅地依次解答了大家心中对中国音乐的疑惑,尤其是舞蹈与扬琴的互动环节更是引起两次高潮,台上主讲人们以高效的教学方法,让留学生们通过近距离现场体验,实际感受中国音乐的韵律之美。
西洋弦乐组的展示
声乐组的展示
中国弦乐组-二胡的展示
中国弹拨乐组-琵琶的展示
中国弹拨乐组-阮的展示
原本预计一个半小时结束的工作坊,在高涨的气氛中,掌声不断、笑声连连,持续两小时之久仍难挡师生们参与的热情。这不仅是一次学期课程的总结展示,也是音孔办及基地为同学们提供的走向国际教学舞台的实践机会。担任此次工作坊主持的何瑞梅(我校音乐学系世界民族音乐专业方向博士一年级学生)表示:“通过在中国音乐国际教育与传播领域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与理论基础的四位老师集体授课,使我不仅学习到了中国音乐传播的历史和现状,认识到音乐在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上任重而道远,同时也使我反思,作为一名博士自己的责任和担当。通过参与组织和主持,以及近距离观察老师们对不同专业、不同性格的学生们的指导和协调,也使我在沟通、组织和协调能力上都得到了提升,可谓收获颇丰。”
音乐学-世界民族音乐的介绍
舞蹈组-中国古典舞的展示
舞蹈组-维族舞的展示
舞蹈组-现代舞的展示
《国际音乐教育与传播》:让我们找到了当代音乐学子大有作为的新领域
包含跨文化传播理论、中国音乐国际传播的历史与现状、中国音乐国际传播经典案例分析、国际音乐教学与传播方法等多项内容的《国际音乐教育与传播》选修课,迄今已开设三个学期,反馈良好,选修人数增长率更高达100%。学生们纷纷表示:这门课程不仅使他们意识到中国音乐的国际教育与文化传播是当代音乐学子可大有作为的新领域,是可为之投身的新事业,而且极具实践意义的工作坊展示,也让他们在双语教学中克服英语障碍、开拓眼界、积累对外教学经验,对未来的就业、择业甚至人生规划上起到了积极的帮助指导作用。
西洋管乐组-小号、长号的展示
西洋管乐组-双簧管
西洋管乐组-单簧管
谈及其意义,这门课程不仅开全国艺术院校中同类课程先河,正如刘月宁主任和张乐心博士所言:它的开设不仅有利于进一步落实中央音乐学院的教学体制改革,改善毕业生的能力结构,提升其就业竞争力;而且对引领全国艺术院校关注中国音乐国际教育与传播领域,解决当前中国音乐国际传播中“复合型”人才稀缺问题,为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服务,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弹拨乐组-扬琴的展示
中国管乐组-笙、唢呐的展示
《国际音乐教育与传播》选修课自2016年9月开设以来,于2016年12月在北京大学燕京学堂举办了首次课程修毕音乐工作坊;2017年12月在我校演奏厅与联合国附属空间科技教育亚太区域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学院共同举办了第二次实践考试;2018年6月走进中国石油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三次修毕工作坊与500余名留学生及各界观众分享。据悉,受该课程启发,2017年9月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学系开设了《音乐国际教育与传播》本科专业。
中国管乐组-笛子的展示